〈 返回

汽车金融与区块链如何共生(上)

2018/12/05 10:48:56    来源:火星财经

广义的汽车金融包括各个环节内发生的的资金融通行为,包括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汽车经销购入库存和一般消费者融资租赁、购买车辆等贯穿汽车全产业链。而狭义的汽车金融主要指消费金融中的关于车辆消费贷、融资租赁的部分。

汽车金融

01消费贷款

在购车环节中,我国更偏好商业银行的车辆贷款以及信用卡分期贷款,目前消费贷款的渗透率在我国仅为40%左右,相比海外发达汽车消费市场的73%渗透率还有一定差距。

02车辆抵押贷款

汽车抵押贷款是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汽车或自购车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或汽车消费贷款公司取得的贷款。以汽车作为抵押物的贷款的用途,主要为快速资金周转。车辆抵押贷款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全款车抵押业务、全款质押车、按揭贷款车质押贷款、全款车过户业务

03融资租赁

汽车融资租赁是一种依托现金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营销方式。融资租赁的主要形式有:直租、售后回租

04车辆保险

车辆保险,即机动车辆保险,简称车险,也称作汽车保险。它是指对机动车辆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负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

汽车金融市场参与者分析

汽车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为: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传统融资租赁公司、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汽车金融公司以及互联网保险公司。

互联网保险的实现功能主要有新增销售渠道和传统业务操作电子化两大功能。

(1)传统业务操作电子化,目前主要有:查询、自动承保、自主保全、卡单激活、理赔报案等;

(2)新增销售渠道功能,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一些相对简单的保险产品销售。如:航意险、旅意险、车险等相对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以及保障功能不强、核保要求不高的分红险或万能险。

市场发展潜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闲暇时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短途自驾游甚至长途自驾已是常见的举家旅行方式;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商圈的繁荣从,刺激了人们潜在的消费能力,车辆的存在可以让居民更好的享受消费,不用担心“拿不动,拿不下”等问题;除居民的日常消费使用之外,面包车的存在也让个体经营户可以灵活的进行进货、送货等经营活动,创造更多的收入,商务车则满足了企业短途出行、拜访等商务行为。政策扶持是除经济发展外另一大刺激居民购车需求的因素。

随着时代的推进,80、90年代出生的人群逐渐转变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这两代人接触新兴事物更多,思想观念也没有父辈那样的保守,更容易接受通过汽车金融产品来购得自己的爱车,对于信用卡分期、贷款购车、融资租赁等形式普遍接受度更高。

行业痛点与风险

1、骗贷问题频出,影响收益和发展

有些车主制造虚假身份,用事故车、套牌车、租赁车、查封车进行骗贷,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坏账,影响公司的效益和发展。

2、收益率不足低,征信系统成阻碍

整车厂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整体资产收益率大多数低于3%,汽车金融业务回报率低,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相差不多。因为我国的汽车金融仍在发展初期,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相关业务的认知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回报率较低;其次,由于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所以行业监控较为严格,过于审慎的态度成为影响汽车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3、一车多贷,刚放贷的车马上被转押转卖

在目前的汽车金融市场中,最快的审核流程甚至只要半个小时,表面上来看效率更快了,却无形之中增加了因审核流程简略造成的一车多贷风险。一车多贷,即新购得的车通过审批获得贷款后,又立刻寻找抵押贷款公司获得套现。一车多贷钻了汽车金融公司信息不全,为了竞争简化审核流程的空子。对同一辆车进行多次抵押贷款的车主,按照我国现有的法律可以按照诈骗进行追责,但对于汽车金融公司来说,这样一笔贷款几乎可以算作是坏账,影响了公司未来的业绩。

4、安装GPS设备防止跑路,却被私自拆除

令汽车金融风控行业最为头痛的,无非是无法实时监测到车子的踪迹,在车上安装的GPS定位器被尽数拆除。GPS被拆除,就如石沉大海了无踪迹,车子一旦脱离掌控,风险系数随之飙升。

5、车险销售环节渠道费用高,保险公司理赔成本大

渠道费用高。因为车险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太小,车险销售对渠道的依赖极强,为了获得用户,保险企业只能不断的推高渠道佣金以刺激销售,这就造成了渠道费用居高不下。

6、理赔效率低,理赔难

理赔耗时长,传统的理赔核损包括现场勘查、定损、保险平台人工核损等。就一般小型碰擦事故而言定责快,现场勘察环境不复杂,定损也较为简单;但是较为严重的事故一般有较为复杂的勘察环境,同时伴随着责任定义争议,整体损失金额也较大。因此整体而言,理赔业务业务办理耗时长、效率低,同时,欺诈、骗保行为也屡禁不止。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理赔难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原因,一者赔付额度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保险费增长幅度,财险公司效益不佳甚至于亏损;二者保险公司里的理赔专业人才不足,部分理赔人员业务技能欠缺,定损不准,核赔不准,甚至存在业务员与客户勾结提高定损金额的现象。


查看更多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