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文章>正文

销售和分时租赁都有压力,宝马开始抢滴滴生意

2018-12-05 36氪

很快地,在成都,你将能打到一辆带司机的宝马5系。虽然价格还并未公布,但想必也不会太便宜——11月22日,据路透社报道,宝马已经在中国成都拿到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成为第一家在华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车企。

眼看着中国火热的出行市场却一直未能下场参战,车企们并不甘心。在此之前,宝马已经开始了尝试。不仅仅是宝马,奔驰、大众、福特、丰田等诸多车企都在向更广阔的出行市场转型,宝马获得第一张牌照,会不会只是个开始?

抛弃分时租赁

出行时代的到来,让传统车企紧张。在此前,各个车企都进行过多个尝试,分时租赁、共享,而如今,它们似乎都聚焦到网约车上来。此前,在海外市场上,奔驰与宝马显然都更青睐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但高运营成本、高获客成本一直让车企感到头痛。

宝马的DriveNow与奔驰Car2go两家公司已经合并,希望共同扩大规模,摊薄成本。没有集团背书的分时租赁项目处境则更为艰难。在法国,巴黎共享电动车Autolib更是因长期亏损而难以为继,于今年6月21日正式宣告停运。在中国市场上也如此,友友用车、EZZY相继倒闭为分时租赁泼了一盆冷水,而车企们试水的项目虽然大多还在运营,但也并没有被大肆推广。租还不方便、价格高,让消费者们对分时租赁远没有想象的热衷。

今年开始,网约车项目开始更受车企们关注。

11月,上汽车集团宣布进军网约车业务,正式推出网约车平台“享道出行”。而与宝马在中国市场上硬碰硬的戴姆勒(奔驰母公司),则在10月宣布,与吉利按照50:50的股比组建合资公司,在中国的部分城市提供高端专车出行服务。这些组成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入局出行。

“转折点”已来

2018年或许成为车企进军出行的“转折点”,此前,探索得多,但真正出手的少。

这与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无关系。目前来看,2018年或将以20年来首次销量负增长结束——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天花板正在逐渐显现。对2025年中国车市销量的的未来年复合增长率预测可能是在2%-3%左右。今年前三季度,车企净利润下滑十分明显。

但另一方面,出行市场却在增长。不过令车企们尴尬的,在人们不愿意买车的时代,他们却并不是最大的玩家——甚至连门都没有摸进。根据贝恩咨询公司的数据,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高达230亿美元,超过了所有其他网约车市场的总和,其中,滴滴出行占据了预订市场的90%。也因此,传统车企进军出行,在此前一直被看做是在“寻求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增长突破点”。但未来,或许不仅如此,当人们买车欲望逐渐降低的时代来临,能否顺利转型关系到生死存亡。

但想要转型,车企的“包袱”并不小。

首先,对于此前依靠卖车、卖配件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获得利润而生存的汽车厂商而言,转向出行业务,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全盘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经销商体系也要进行调整,相较于主机厂而言,4S店体系最先受到冲击。也因此,在出行的大趋势下,比如北汽新能源这样的厂家也正在尝试推出“使用权交易”方面的产品,试图带着经销商一起寻找新的路径。

当“出行”成为首要的需求时,对于汽车品牌的关注度是在降低的,这对于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车品牌而言,意味着它们的品牌溢价能力再不断降低。

其次,转型过程中,除了面临汽车品牌之间的斗争,还要面临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在中国市场上是滴滴、美团,在海外市场上则是Uber。传统的巨象般的汽车企业能否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一脚踏入出行行业,从运营、规划、人力等各个方面都是全新的挑战。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但想要活下去,不改变是不行的。对于消费者而言,车企出行产品的性价比够不够高,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研报定制
联系人
*此项为必填项
手机号码
公司名称
需求描述
鲸准产品试用申请表单
资管系统
  • 投资管理系统
鲸准洞见数据
  • 鲸准洞见数据终端
  • 鲸准洞见数据API
  • 数据大屏
研究院
  • 研报定制
  • 政府咨询服务
创新产业服务
  • 小企业服务·极速融资
  • 小企业服务·BP定制
  • 大企业服务·创新速递
  • 政府/园区服务·城市产业升级
  • 联合办公服务·租办公室工位